首页 资讯 正文

大河情深 恩赐无穷——母亲河的馈赠

体育正文 25 0

大河情深 恩赐无穷——母亲河的馈赠

大河情深 恩赐无穷——母亲河的馈赠

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。麻峪村傍河而建,村民吃喝(chīhē)住行都(dōu)离不开永定河的馈赠。永定河既带给麻峪村乡亲富足的生活条件,也(yě)带来了无限的快乐。

麻峪村南北台地主要以小麦、玉米为主,也(yě)种植(zhòngzhí)少量白薯、谷子、豆子、高粱等杂粮。河西滩地主要栽植各种果树。新中国成立后(hòu),村南村北耕地陆续改为菜田,供应市场,河西土地也继续扩大(kuòdà)果树种植,增加品种,以商品上市。直到1994年,市水利局整治永定河,扩展河的宽度,河西十二家(shíèrjiā)和北官公耕地基本被扩展为河道,近千亩果园河滩地被占(zhàn)。

旧时麻峪村人畜饮水(shuǐ)均来自永定河(yǒngdìnghé)(hé)。坊间(fāngjiān)传说,麻峪村是一条船,不能打井,如果打井把船凿穿,就沉了。麻峪村东村西都是河,站在(zài)小山坡顶上看确实像一条船,所以麻峪村自古就没有水井可用。过去(guòqù)河水四季长流,村民家家备有大缸,平时到河边挑水,冬季凿冰取水,特别是赶上夏季发洪水,挑回的水泥沙更多,水桶里至少半桶泥,需要撒上(sāshàng)白矾过滤沉淀,澄清后才能(cáinéng)饮用。那时,家家都要预备两口大缸,一口缸里盛挑回来的浑水,另一个盛过滤的清水。直到1959年,建石景山高井电厂,在麻峪村北打了四眼机井,村中铺设管道,村民们(men)终于喝上了自来水。当年各街道只配置了公用水(yòngshuǐ)龙头,村民排队接水。1978年,街道自来水管网改造,才把水管接到各家各户。21世纪初,随着永定河长期断流,村北机井水位逐年(zhúnián)下降,满足不了(bùliǎo)发电厂、麻峪、广宁村的生产生活用水,只好又接入门头沟城子水厂供水(gōngshuǐ)。

麻峪村连接京西古道,是一重要渡口。村北有摆渡,村南有善桥,摆渡位置在现麻峪大桥位置稍北,老名称“白河堤”。永定河出山口流经此地,河面较宽,水势平稳,深浅适宜,两岸都是庄稼地,方便干农活(nónghuó),也方便行人过河。木(mù)船由(yóu)本村村民集资,麻峪村木匠铺打造,船长(chuánzhǎng)两丈,宽约八尺,深约三尺,船形为直通,平底,船正中竖一个(yígè)木辘轳。东西两岸各用沙石白灰(báihuī)做成地锚(dìmáo),立起人字架。支起船绳,船工拉动纤绳,依靠木轴的转动(zhuàndòng)行走,船靠岸,人踩柳木桩子支起的“引桥”上下(shàngxià)船。1964年由于木船年久糟朽,又在五里坨村打造一个铁质船替代。不过没使用几年,由于麻峪漫水桥修通,大大(dàdà)方便了来往车辆行人,渡口和渡船被废弃停用。

永定河是(shì)天然的(de)游泳场,每到夏天,青少年(nián)们都(dōu)在河里像鱼一样游来游去。1969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后,激发了全国人民到大江大河畅游的激情。每到7月26日纪念日,石景山区各机关、厂矿和(hé)学校纷纷组织游泳队,举着彩旗,打着标语牌,来麻峪白河堤举行畅游永定河活动。发令枪一响,人们由东岸下水游到西岸,锣鼓喧天,彩旗飘飘,岸上水面人头攒动,非常热闹。后因水面减小等原因,移到(yídào)首钢厂区大水池(凉水池)举办(jǔbàn)。

到了冬季,永定河水面结冰,村里的孩子都做个冰车玩儿。做冰车很简单,用几块木板钉个类似板凳的坐面儿,底部嵌上两道钢筋,再用两根木棍,底端嵌进钢锥,一套冰车即(jí)做成。孩子们放学后(hòu)就坐在(zài)冰车上滑冰玩儿,那时天气(tiānqì)比现在要冷得多,穿着棉袄、棉裤、毛窝,脸蛋儿和小手冻得通红,仍玩性不减。有(yǒu)的孩子则(zé)凿冰窟窿钓鱼玩儿。还有的孩子在冰上抽陀螺玩儿,虽在数九寒天,冰上仍是笑语连天,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尽展(jǐnzhǎn)于冰河之上。

选自石景山区档案馆“档案历史文化(wénhuà)系列丛书”《麻峪村》一书

作者:北京(běijīng)石景山官方发布

大河情深 恩赐无穷——母亲河的馈赠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